您的位置:

首页新闻资讯行业新闻工业机器人攀高向“新”产业加速“跑起来”

工业机器人攀高向“新”产业加速“跑起来”

时间:2025-08-07浏览次数:42
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4年,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30.2万套,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。这组亮眼数据不仅是数字的累加,更是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化、高端化转型的生动注脚。从车间里精准作业的机械臂到流水线上高效运转的智能装备,工业机器人已成为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“标配”,这是政策护航、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的同频共振,更预示着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。

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4年,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30.2万套,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。这组亮眼数据不仅是数字的累加,更是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化、高端化转型的生动注脚。从车间里精准作业的机械臂到流水线上高效运转的智能装备,工业机器人已成为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“标配”,这是政策护航、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的同频共振,更预示着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。

政策为基,筑牢产业发展“压舱石”。近年来,我国工业机器人实现了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。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,离不开政策的精准“滴灌”。国家发布的《“十四五”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》《“机器人+”应用行动实施方案》《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(2024版)》等皆已落地实施。除此之外,各地也纷纷推出了一系列举措,加大对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扶持力度。北京市设立了总规模1000亿元、存续期15年的政府投资基金,重点支持人工智能、机器人等未来产业领域,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产业化项目;2024年8月,杭州市余杭区举行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,发布《余杭区促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(2024—2027年)》;湖北将“人形机器人突破”列为重点布局实施的八大重点工程之一,出台了《湖北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突破工程实施方案》。这些举措不仅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路径,还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,让机器人产业发展底气更足。

创新为魂,激活技术突破“强引擎”。机器人研发、制造、应用,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。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,以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智能制造模式,正在成为产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方向。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生产国,工业机器人已应用于国民经济71个行业大类、236个行业中类,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已跃升至全球第三位。在上海,智元机器人不断打破国外技术壁垒,推动具身智能技术产业化、商业化落地。在苏州,绿的谐波是精密传动领域的核心零部件厂商,目前已突破谐波减速器技术难点,在实现量产、突破垄断等方面均为国内领先,是当前国内谐波减速器领域龙头,市场份额居国产供应商第一名。唯有坚持自主创新,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工业机器人,作为新兴的生产工具,已然跃升为科技博弈的新制高点、未来产业的新蓝海、经济发展的新动力,对于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深远意义。

需求为要,点燃市场扩容“主引擎”。庞大的制造业规模及其升级需求,为工业机器人打造了得天独厚的“试验场”。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,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全球第一,是全球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之一。从传统制造业通过“机器换人”实现降本增效,到高端制造领域“人机协作”提升质量与产能,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。市场需求不仅表现为“量”的迅速增长,更体现在“质”的显著提升。这种“需求牵引供给,供给创造需求”的良性循环效应愈发凸显。此外,中国工业机器人加快“出海”步伐,在东南亚的汽车工厂、非洲的光伏电站等领域留下了鲜明的中国印记。从“中国制造”到“中国智造”,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正以开放的姿态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,为世界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贡献独特的“中国方案”。

连续12年领跑全球,既是里程碑,更是新起点。当政策红利持续释放、消费市场加速觉醒、技术创新靶向突破形成合力,中国机器人产业不仅有望在全球价值链中实现位势跃升,也会将“让机器人更智慧,让具身体更智能”的美好构想转化为生动现实。


Copyright © 2025 湖南晶隆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5130633号点击打开链接 技术支持: Z企业V8

首页

简介

产品

联系